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響片訓練第一篇(前言-理論篇)

響片訓練是以正增強為主的訓練,相關的訓練書籍也不少,就像運動書籍一樣。
你沒有辦法看完書就成為運動選手,必須先經過訓練才有可能略懂這門學問。
一般來說要先談到狗的學習模式,可分為先天跟後天。
先天的就是會追逐獵物,會吃。

後天的是以經驗為主,分成聯想法跟後果法,這也是響片的基礎。
聯想法是指兩件事情的關連
像是狗看到牽繩就想到出門,人拿起狗碗,牠們就想到吃飯。 對牠們來說都是開心的聯想。
門鈴響了,有客人,於是興奮的叫,也是聯想。
改善方式打斷聯想,或是讓牠習慣,飼主的反應常比狗狗的反應重要。
也可以檔在中間背對狗,張開雙手,掌心朝後,不要看牠,但是每次都要這樣處理,讓牠知道你能搞定。

如果在外面見到狗,就拉緊牽繩弄痛牠,就有不好聯想。
當然如果要出門上繩,會太high的狗要打斷聯想,
讓他們知道不是上繩就是出門,而開了門也不一定是出門。
後果法是有好的後果會做,不好的後果牠不會做
像是撲人,會有吃,會被摸,都是稱讚,有好的後果就主動做。
改善撲人的方法就是安派暗樁當陌生人,要不理會牠們撲人,也不可看牠們,
數量要多,短時期內五十幾個暗樁,會有成效。
讓牠們知道腳放下來,才會理牠們。

幼犬咬手咬腳的話,請把動作放慢,快的動作讓他們覺得好玩。
如果追上來咬你,就停下來,不咬了才走,慢慢地走。


至於不使用處罰的原因是,聯想法跟後果法是同時存在的
有時候不會產生後果,會先產生聯想
意思是我們如果不希望牠們有不好的後果,採取處罰的方式,牠們可能會想避開處罰,
但也會對處罰物有不好聯想,像是看到處罰物就一直閃或是轉為攻擊行為。

處罰的後遺症,每次都要抓到。就像違規停車會被開單,但是還是有人會被罰。
那是因為不一定會被抓到,對狗來說也是如此。
例如:咬手就扁牠,按照後果法,處罰後應該是不會咬手,但聯想法同時也運作,
造成對手有負面聯想,可能會增加攻擊性。
對於幼犬咬手最近流行的做法是嘴勁控制。

而獎勵來說,對有好的後果行為會做,但是分不出做什麼動作也是有可能的。
像是常要牠們坐下,握手,趴下,翻滾等等。
你會發現牠們脫離個別動作訓練期後,很容易要求握手,剩下的動作自己也做完了,因為最後的後果就是吃。
對牠們來說,完成連續動作就可有好的後果。

狗是看動作為主,口令對他們的影響比較小。
人跟狗對動作的認知差別相當多,像是狗不愛被擁抱,
狗只有三種情況會擁抱
1.公狗跟母狗交配
2.騎在另一隻狗上面表現自己地位優勢
3.跟很熟的狗玩在一起

此外狗對於手勢以及人的臉部表情反應相當敏感。

訓犬時請不要發出太多其他聲音,他們聽不懂,也會忽視,肢體語言是最重要的。
講重點不要跟狗聊天。
對事情大驚小怪,他們會覺得很重要,像是牠們撿東西吃,大叫阻止,他們會覺得是寶。
請平和地阻止,拿出零食來跟他們交換,由於也不是一天到晚地上都會出現雞排,
因此拿零食換的行為也不會產生聯想。
用兇的方式,他們可能以後會自己偷吃。

與狗交換東西
用手按住牠正在玩的東西,同時拿出好物給牠,當牠轉移注意力時,慢慢把物品拿開。

散步是比較好的活動,會比較平和。
像是拔河玩球等等的活動比較容易暴躁好動,訓練上會比較不易。
狗會在覓食過程得到樂趣,像是益智玩具,或是把食物藏在家裡,讓牠們尋找,
都可以消耗他們的精力。

訓練狗最重要的是要訓練主人的觀察力,以及使用的時機準確
而響片主要是使用好的後果,好的聯想法。

之前有提過的Annie則是以負增強為主的訓犬方法,但是也是有用到正增強。
我想主因是正增強在飼主不夠了解的情況下,很容易獎勵到錯誤的行為而不自知。
但是負增強又跟處罰不同,負增強物是指可以行為改變就停止的厭惡刺激。
傳統的訓練多半也是負增強為主,像是控制馬的方向,是使用韁繩。

再來談到處罰
處罰是指你想要他改變的行為發生完畢之後,才出現的厭惡刺激。
而負增強是在行為發生的那瞬間處理。
但是濫用的話,會導致一些附帶作用的產生。
一般來說處罰會有用是在一些前提之下

1.被訓練的對象知道哪件事情會被處罰
2.產生行為的動機不大
3.很怕被處罰
4.訓練對象可以控制該行為是否出現

而處罰能夠停止行為的時機
1.行為剛出現不久
2.還沒有形成習慣
3.處罰的方式對訓練對象來說還沒有成為習以為常的事情

對以上有興趣的建議閱讀
別斃了那隻狗! 這一本書籍,有談到很多行為訓練的原理。

最後附上探員的帥氣照片,下圖是探員制伏人類的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